脊髓損傷患者之骨質疏鬆症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
復健科主任 王 邦 元

  骨質疏鬆症,一個常聽到的醫學名詞,但很多人對其定義卻不甚了解。所謂骨質密度的定義是在每平方公分測量的骨骼中所含有幾公克之礦物質(例如鈣、磷等)。一般而言,每平方公分含有兩公克(2gm/cm2)為一正常數據。骨骼中維持正常的骨質對於骨頭本身的堅度、對承受外來的壓力、扭力以及本身體重的擠壓力負有重大的任務,假如骨骼中骨質低於每平方公分一公克(1gm/cm2),在跌倒或受外力傷害時,骨折的機率便會大增。

  當骨骼中骨質慢慢流失後到某一程度,便稱為骨質疏鬆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與正常年青人相比較,若骨質下降大於2.5標準差(SD)以上,便可稱之患有骨質疏鬆症,事實上人類的骨質密度在30歲左右為最顛峰,女性自35歲開始,每年有0.5%∼1%的骨質流失,在停經五至七年後,由於動情激素下降的關係,骨質流失的速度加快至每年5%,而男性由於並沒有因為停經後荷爾蒙改變的關係,在45歲開始有每年0.5%的下降,直到70歲,其骨質流失的速度才與婦女相當。

骨質疏鬆的原因

一般而言,除了停經後因為荷爾蒙改變以外,以下均為引起本疾病的因素

(一) 年齡:(50歲以上)

(二) 遺傳因素:

性別(女大於男)
種族(白種人、黃種人較常見)
家族病史
體型

(三) 營養狀況:

體重過輕
鈣質補充不足
抽煙喝酒
厭食、不適當減肥
過度咖啡鹼攝取

(四) 過少運動

(五) 其他內科因素:

提早停經
經期失調
藥物使用(例如類固醇、利尿劑、抗癲癇藥物等)
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癌症、小兒麻痺等。

脊髓損傷與骨質疏鬆症的關連

對於脊髓損傷病患在受傷後除了面對原來運動、感覺、神經性膀胱等問題外,更必須面對骨質疏鬆症的難題。由於受傷後導致肢體癱瘓而缺乏重力對於骨骼的刺激,故引起鈣質慢慢自骨骼中流失,最高速率甚至可達每星期1.25%。據研究報告,骨質在受傷初期6個月便慢慢地減少,而且會繼續至受傷五年後甚至更久才達到穩定,而骨骼中的骨質約會減少40-70%左右。一般而言,骨質流失部位以脊髓受傷部位下的骨骼較為常見,其中又以股骨頸部、骨盆、下肢等機率更高。但令人意外的是受傷的脊椎骨質密度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究其原因可能為病患必須坐在輪椅上活動,致脊椎承受身體的重力及椎骨旁肌肉活動收縮增加所得到的益處,但也可能為多種因素(例如骨骼硬化、骨折碎片)所導致骨質密度檢查誤差有關。但綜合而論,脊髓損傷後所引起骨質疏鬆症的原因還不十分清楚,除了上述所言原因以外,也可能與神經受損有關,因脊髓損傷後除了會影響隨意神經外,也會影響自主神經系統,引起末梢血管內的血液停滯而影響骨骼的新陳代謝,產生骨質流失,另外病患運動量過少、長期臥床、沒辦法面對現實而躲在家裡、營養不均衡、抽煙、服用其他藥物等等,均為可能導致骨質流失的原因之一。若以臨床情況而言,高位損傷者比低位損傷者、完全性損傷比不完全損傷、無法站立或步行訓練者、年齡較大者均骨質疏鬆更為明顯,脊髓損傷患者若合併骨質疏鬆症,對他們最大的傷害為容易產生骨折,其骨折比例約為4-33 %,特別因為脊髓損傷患者其肢體感覺障礙,在移位、搬動、被動運動中、或不小心由輪椅跌下,在不知不覺中可能已有骨折的產生,故如何增加骨骼中的骨質密度、硬度或避免繼續骨質流失便對病患有極大的重要性。

治療方法及預防

減緩骨質疏鬆症產生或惡化及避免跌倒產生骨折為最重要,其中必須包括適當的居家環境的改善、飲食營養、正面人生觀及日常生活起居、藥物治療及運動訓練等。

(居家環境)

須注意家裡安全環境以防跌倒,特別在家中以輔具作站立訓練或步行輔助者更須小心,例如磁磚地板是否太滑、地毯凹凸不平、浴室保持乾燥、走道上障礙物及玩具移走等。另外對於廚房、櫃子擺設高度、輪椅移位的無障礙空間、坡度、在浴室及走廊中加上安全扶手、床及洗臉盆的高度、電燈及電器開關、插座的高度等。同時注意室內光線及燈光的明亮度以確保安全。

(飲食營養)

正常的起居飲食及積極的人生觀,避免躲在陰暗處,多到戶外接觸陽光除了可讓心情開朗以外,同時可增加維生素D而使鈣質增加。抽煙除了有礙健康以外,更會令骨質流失,故必須停止吸煙,另外咖啡鹼攝取會導致利尿作用而使鈣質流失增加,故建議適量攝取,一般而言,每天最好不超過二杯咖啡。同時無論是年青人或老年人均須注意鈣質的攝取,最佳的方法是從年青時便多多攝取以"儲存"骨本。一般而言,建議每天一千五百公克鈣質。喝牛奶或乳製品、食物補充如吻仔魚、蠔、豆腐、蚌、小魚乾、乾果、豆漿、深綠色蔬菜、豆類、馬鈴薯、香蕉等。

(藥物治療)

攝取鈣乳片:

一般而言,建議病患首先以食物補充足夠的鈣質攝取,對於使用鈣片在脊髓損傷患者的好處及缺點的研究仍不充足,假如病患已有充足的運動或抑制鈣質流失的治療下,同時測定病患尿液中鈣質排出量低於每天250毫克及血液中副甲狀腺素濃度在正常範圍中,可考慮給予病患每天1000毫克的鈣質補充,可能對病患有益處。

荷爾蒙補充療法:

對於女性脊髓損傷病患,假如已達到停經年齡或其它因素所導致的無月經者,應經過婦產科醫師評估後,建議是否需要使用動情激素,因為動情激素可抑制破骨細胞而使骨骼中之骨質破壞減少。

降鈣素(Calcitonin):

降鈣素可抑制骨骼中之骨質再吸收,從而增加骨質密度,本藥物可以皮下注射或經噴鼻子吸收,安全性高及副作用少,但價格較昂貴。

二磷酸鹽(Bisphosphonates):

本類的代表藥物如etidronate、adrendronate,二磷酸鹽也可抑制骨骼中之骨質再吸收,從而增加骨質密度,但由於本藥物與食道接觸後可能引起食道損傷,故使用方法須特別注意。本藥必須空腹使用,服用後半個小時不可食東西,服藥須以200cc白開水喝下,食藥後必須坐立,不可躺下,而且腎功能障礙者不能使用。經研究顯示,本藥物對急性脊髓損傷之骨質保留比慢性病患的效果更佳,使用後可發現骨骼中之破骨細胞減少,如果與對照組相比,藥物組在一年後,股骨頸部之骨質只有流失6.5%,而對照組卻流失14.6%。

運動訓練

脊髓損傷病患應注意規律性運動(無論是被動或主動運動),以避免其它合併症的產生,但假若由運動訓練以減緩骨骼中的骨質流失或甚至增加骨質密度,便必須以載重運動才可達到如此功能,因為經過研究顯示,骨骼在重力壓力刺激下,才可增加骨質的生長。

所以對低胸椎或腰椎脊髓損傷病患,可以輔助器具進行站立或運動移位訓練,以保存骨本。同時也有醫療機構建議下肢在功能性電刺激器刺激下進行腳踏車訓練,實驗顯示確可減緩骨質流失速度,甚至可有增加骨質的功能。

根據以上敘述,可知減少骨質疏鬆症的機會並非不可能的任務,主要有賴病患在飲食、生活、運動、藥物等各方面的配合,同時也可減少骨折發生的機率,實值得脊髓損傷病友們的注意。

回上頁